「最近眼睛很乾澀,但是又很容易流眼(目)油...」
「眼睛覺得很疲倦的感覺,眼皮都重重的,怎麼會這樣...」
「眼睛最近都很乾,有時候還會癢癢痛痛的,去眼科檢查醫師說我是乾眼症...」
3C產品使用不間斷,小心乾眼症找上門
秋冬氣候乾燥,不少人開始出現眼睛乾癢的不適感。現代人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長時間盯著螢幕,讓乾眼症的發生率逐年攀升。乾眼症又稱為乾性角結膜炎,主要是因為淚液分泌異常,導致眼睛表面無法保持濕潤,進而引發發炎反應。影響範圍包括結膜與角膜,常見的檢測方法有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s test)、淚膜破裂時間(BUT)測試,以及角膜螢光染色檢查(Fluorescein staining)
在空調房內工作、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或習慣長時間盯著螢幕的族群,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由於長時間專注螢幕,眨眼次數減少,加上環境濕度較低,導致淚液蒸發速度加快,使眼睛更加乾澀。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癢、異物感、分泌物黏稠、怕風畏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灼熱感、視力模糊等問題,甚至影響視力
中醫觀點看乾眼症
在中醫理論中,乾眼症屬於「燥症」,又稱為「白澀症」,其病因與陰液不足、津液無法濡潤臟腑有關。中醫典籍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說明眼睛的健康與臟腑機能息息相關
臨床上常與陰虛、燥、火...等有關。常見的類型包括肝腎虧虛型、肺陰不足型、陰虛濕熱型及脾胃失調型。中醫認為,長時間勞累、用眼過度、飲食不節(如過多油膩、甜食或酒精攝取),都可能影響身體的氣血運行,進而導致乾眼症
古籍《審視瑤函》對於乾眼症的描述:「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朦」,明確記錄了乾眼症的典型症狀。《證治準繩‧七竅門》則提到,嚴重的乾眼症可導致「神水將枯」,進一步影響視力。對於長期用眼過度或思慮過多的人來說,乾眼症的發生機率更高,因此日常的調理與保養相當重要
擺脫乾眼困擾!必學舒緩乾眼小妙招
預防與舒緩乾眼症,最重要的是適度休息。建議使用3C產品40至50分鐘後,休息10分鐘,讓眼睛有機會放鬆與恢復。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的話,可以在室內放一杯熱水,增加空氣濕度,以減少淚液蒸發。不宜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並養成定期摘除與清潔的習慣。吸菸者應盡量減少吸菸,以避免有毒化學物質對眼睛造成刺激
除了日常調整作息與環境,適當的眼部按摩也能有效改善乾眼症的不適。透過按摩眼周穴位,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舒緩疲勞與乾澀症狀。眼睛與十二經脈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透過穴位按摩,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效果
六大眼周穴位按摩 快速舒緩疲勞
按摩時可使用指腹輕輕按壓穴位,每次5至10秒,重複3至5次,並以畫圈方式揉按。透過適當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緩解眼睛乾澀,讓雙眼更加舒適。以下為六個常見的穴位
- 攢竹穴:位於眉頭內側,按壓時會有輕微痠脹感,能緩解眼睛疲勞與視力模糊
- 睛明穴:位於內眼角處,可緩解眼睛乾澀與疲勞,改善視力
- 瞳子髎穴:位於眼睛外側凹陷處,有助於放鬆眼周肌肉,減輕眼壓
- 承泣穴:位於瞳孔正下方,有助於改善眼睛乾澀、畏光等症狀
- 四白穴:位於眼眶下方凹陷處,可舒緩眼睛疲勞,改善眼周血液循環
- 太陽穴:位於眼角外側的凹陷處,能幫助放鬆眼周肌肉,緩解頭痛與眼睛不適
透過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適當的環境改善與眼周穴位按摩,乾眼症的問題將能獲得有效的預防與緩解,讓雙眼保持健康、清晰的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