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一
30幾歲女性,外食族,飲料不離手,最近公司健檢血糖異常。「醫師我這麼年輕怎麼會有糖尿病?」
情境二
50多歲女性糖化血色素控制不佳,飲食不忌,藥物服從性低。「你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喔,飲食部分知道要注意什麼嗎?,藥物有按時吃嗎?」
「我知道阿,但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生活樂趣都沒了。而且我也沒什麼症狀阿...」
「糖尿病其實不見得有明顯症狀,但是身體卻是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情形,也會影響腎臟、心血管功能...」
前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
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況,相當於體內器官泡在糖水裡面,一直處於慢性發炎的情形,易導致許多併發症。故有高風險因子的人應積極監測血糖,盡早篩檢控制,避免疾病惡化
認識糖尿病 早期監測血糖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危險因子如家族史、年紀≧45 歲者、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者、有高血壓、高血脂問題、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者…等,另外抽菸、飲酒、壓力也可能誘發血糖問題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異常疾病,與體內胰島素的分泌相關。因身體欠缺胰島素或功能不良時,無法將血液裡的葡萄糖送到細胞,而使得血糖濃度升高。當血糖超過腎臟的負荷時,血液中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
糖尿病大致可分為四類
- 第一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
- 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
- 其他型糖尿病
- 妊娠型糖尿病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
糖尿病在初期可能沒有太多明顯不適的症狀,隨時間及疾病進展,無論大、小 血管及神經系統,都可能因為血糖長期控 制不良,逐漸病變。長期下來會破壞全身的血管,特別是容易引起心血管併發症
常見急性併發症如酮酸中毒,可能出現嘔吐、腹痛、喘、排尿量增加、全身乏力…等情形,嚴重可能昏迷
慢性併發症可分為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與神經病變三大類。如心血管疾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高血壓、中風、性功能障礙、便秘、腹瀉…等。此外血糖高的人罹癌風險也較高
中醫看高血糖 幫助血糖穩定
現代醫學中第二型糖尿病與中醫的消渴症、脾癉相似,古代典籍中有許多相關記載。「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飢為中消;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房勞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熱則腎燥,腎燥則渴。」、「心境愁鬱,內熱自燃,乃消證大病」
中醫認為「消渴」可能與過食肥甘厚味和房事勞欲過度,致使中下焦陰虛燥熱有關。現代人可能飲食過度攝取而致食鬱,進而導致氣、血、痰、濕、熱鬱滯,使氣滿上溢,產生消渴症。另外長期精神壓力,使氣機鬱滯,鬱久化火消灼津液,也可發為消渴
主要病位涉及肺胃腎三臟腑相關,主要病機陰虛津虧為本,燥熱為標。病程較久者,陰損及陽,終致陰陽俱虛,甚者出現陰竭陽亡的危象。病久易耗傷津液使氣血的正常運行受阻,血脈瘀滯,許多併發症也與血瘀相關
早期監控 避免嚴重併發症
預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早期監測血糖,早期控制,高危險族群需定期監測血糖。主要從三方面改善,飲食、生活作息、運動習慣。飲食部分需控制醣類攝取,少吃精緻澱粉,以高纖、少油、少糖、少鹽為原則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適度排解壓力、戒菸、避免吸入二手菸和過度飲酒。維持適中體重,運動最好能夠達到每週150分鐘,也可在飯後1~2小時運動,助於降低餐後高血糖。若已經是糖尿病患者,提早就醫諮詢,規律用藥,才能降低併發症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