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卉羚中醫師: 守護腎臟健康:中醫藥幫助腎臟修復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守護腎臟健康:中醫藥幫助腎臟修復




「醫師我腎臟功能不好,吃中藥會不會有問題?」

「聽鄰居說他看中醫調腎功能,吃藥吃很多了我可以針灸看看就好嗎?」


掌握腎臟病早期信號:慢性腎病不可輕忽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結構或功能受損超過三個月,無法恢復正常。診斷時,需參考腎絲球過濾率(GFR),並結合年齡、性別及血清肌酸酐(Cr)的數據進行評估

腎臟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至關重要,常見臨床表現如水腫、高血壓、頻尿...等,都可能暗示腎功能問題。水腫通常出現在眼瞼、踝部或後背,伴隨尿量減少和體重增加;而血壓升高則可能是病情惡化的信號

腎臟病症狀多樣,需與其他病症做鑑別,如膀胱炎有、腎盂或輸尿管結石...等。若尿量異常,如少尿(每日少於400毫升)、無尿(少於100毫升)或多尿(每日超過2500毫升),都需格外重視

此外,血尿、尿中泡沫增多或原因不明的食欲不振、乏力與貧血,都可能與腎臟有關,需盡快進行尿液與其他檢查,確保及早診治並減少進一步損害的風險





腎功能下降別擔心,中醫藥幫助腎臟修復


腎功能下降患者,臨床上根據個人伴隨潛在疾病史、年齡、體質、飲食情緒...等因素,治療及恢復速度有所不同。慢性腎病種類許多,根據研究顯示,中藥如黃耆、黃連、人參...等藥物可以透過調節自噬,緩解腎絲球疾病。腎絲球疾病包含腎絲球腎炎、腎小管間質疾病、自體免疫性腎病。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可幫助改善腎臟功能、延緩腎臟功能退化


吃中藥會不會讓我的腎功能不好?


目前健保局針對慢性腎功能患者,推動施行中醫慢性腎病加強照護計畫專案。在2015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整理,合併中藥治療可降低六成腎病患者進展到末期腎臟病的機率在2019年一篇研究顯示糖尿病腎病患者,使用中藥可降低死亡率以及減低得到末期腎臟病的機率。可參考另一篇文章「慢性腎病照護 中醫延緩腎功能退化」

門診中常有患者,對於吃中藥有疑慮,時常擔心如果吃中藥會使腎功能下降。民眾時常將自行食補使用草藥、自行使用特效草藥與由看診醫師依據患者狀況評估後處方藥物混為一談。未經醫師診斷所使用的「藥方」,是否適合患者狀況、使用後有無副作用、療效如何...等無法評估

患者有用藥上疑慮,可詢問門診醫師。日常飲食對腎功能異常患者也有很大影響,需積極配合營養師衛教調整。配合中醫治療患者,通常建議定期抽血追蹤檢查,可確認肝、腎功能是否有影響,減少內心疑慮